“黑名单”倒逼陶瓷企业升级转型

时间:2015-11-16 14:07:00 来源:中国建材报 添加人:admin

  近来,“黑名单”制度从不同方面向陶瓷业袭来,其处罚之严厉、影响之深远、之广泛,。“黑名单”制度下的陶瓷业,将何去何从?

  去年,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新一届中央政府报告政府工作,首提“黑名单”制度,对违背市场竞争规则和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企业建立黑名单制度,让失信者寸步难行,让守信者一路畅通。

  高法相继公布了《关于审理拒不执行判决、裁定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》和《关于修改<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的若干规定>的决定》,对失信被执行人做出进一步限制,列入信用“黑名单”,使其付出更高的经济代价和信用代价。

  国家质检总局正在加快建立质量失信“黑名单”管理办法,对严重失信违法的企业,要在经济上重罚,在法律上严惩,在社会上曝光,加大惩戒力度,优化发展环境。不久前公布的“国抽”不合格产品将禁销,使得质量“黑名单”的分量不断加重。

  史上严《环保法》推出的“黑名单”制度,通过建立“守信激励、失信惩戒”的环境保护机制,对环境违法信息记入社会诚信档案,并向社会公布,成为企业贷款、政策优惠的重要考虑因素。陶瓷企业今年以来在环保方面遇到的种种际遇,已初现“黑名单”制度的作用。

  国务院安委会日前制定了《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不良记录“黑名单”管理暂行规定》,从土地使用、政府采购、证券融资、财税支持,以及银行贷款方面对“黑名单”上的企业进行严格限制,进一步从多方面确保安全生产的落实,旨在使有安全生产不良记录和失信行为的企业“一处失信,处处受限”。

  建立诚信体系,不仅是道德约束,更有法律干预。不同侧面的“黑名单”制度,都是社会诚信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,也是陶瓷企业依法、诚信经营必须恪守的底线。不管是对欠薪“跑路”、拖欠货款的“老赖”企业经营者,还是藐视质量、无视标准甚至制假售假的企业和品牌,或是为一己之利而忽视环境保护、不能履行企业社会责任,抑或是没有安全发展理念,不能为员工及地方提供良好工作环境和发展环境的企业,凡此种种,都将逐步列入诚信体系中的“黑名单”,这不仅不利于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,也会对企业经营者的日常生活产生影响。

  “黑名单”制度对陶瓷企业象一道“紧箍咒”,且有越来越紧的趋势,将倒逼企业逐步走向规范化、法制化,步入健康、和谐、科学发展的轨道,将促进企业由内而外的蜕变与升级。“黑名单”制度看似对企业的要求、约束严格了,企业的日子难过了,但从另一个视角看,也是一种助推企业加速创新驱动、提速转型升级的隐形力量。

  “黑名单”制度从诚信、质量、安全、环保等方面,强化了对陶瓷企业监管的硬约束,或者说进一步划清了红线,明确了底线,不仅促进了社会诚信体系建设,更指明了企业社会责任和发展方向。不被列入“黑名单”,不被约束、限制甚至惩处,企业就要依法经营、依规操作、依道而行。

  不同侧面“黑名单”制度的接踵而至,是对陶瓷企业转型升级的考验和促进,是陶瓷企业创新驱动的动力和方向。面对陶瓷企业数量多、规模偏小、产业集中度低,产能过剩、同质化现象严重、产品附加值不高等结构性问题,除依托创新驱动和正常市场竞争进行调整优化之外,通过制约性政策和强制性法规推进优胜劣汰、优化升级,也是一个重要手段。

  对“黑名单”制度,陶瓷企业应正确认识、理性对待,并千方百计改善管理、创新发展,远离“黑名单”,方是上上策。

暂时没有留言

我要留言
看不清楚,换一个
精彩推荐

200万吨建筑垃圾将变建材 朝阳将再建2…

年产300万吨环保型高品质骨料生产线项目…

南昌矿机陕西汉中200万吨/年磷铁矿项目…

开封顺达持续加大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力度 …

本周资讯排行榜
更多>>视频分享